????在我市南泉社區(qū)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本可以安享晚年,卻冒嚴寒、頂酷暑,不遺余力為居民奔走、服務。他們也可以天南海北,攬祖國大好河山,但他們卻無怨無悔,18年如一日,踐行著“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服務精神。
????他們就是南泉社區(qū)“鐵老漢”磨刀志愿服務隊。
????“鐵老漢”前身
????1997年,采油三廠。為方便居民生活所需,滿足居民日常生活中磨刀這一需求,7名退休黨員、退役老兵自發(fā)成立了一支隊伍,為居民提供磨剪子、戧菜刀服務。他們平均黨齡40年以上,居民都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拌F老漢”。
????2003年,采油三廠的退休職工整體搬遷至南泉社區(qū),在社區(qū)黨組織的帶領下,“鐵老漢”磨刀隊在繼承和發(fā)展中更名為“鐵老漢”磨刀志愿服務隊,服務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鐵老漢”磨刀隊已經發(fā)展為“鐵老漢”磨刀志愿服務協(xié)會,已有固定隊員150余名。服務隊伍包括磨刀隊、親情相送隊、宣講隊、助學隊、愛心服務隊、環(huán)保隊等8支服務隊伍,社區(qū)的物業(yè)、供水、燃氣、供暖4支專業(yè)化服務隊也申請加入了“鐵老漢”志愿服務協(xié)會。
????近年來,“鐵老漢”志愿服務協(xié)會連續(xù)被評為市、區(qū)兩級志愿服務先進集體,榮獲了“全國優(yōu)秀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獎”“全國優(yōu)秀志愿者組織獎”和“全國志愿服務示范團隊”等稱號。
????傳承“鐵老漢”精神
????宋女士的老伴是“鐵老漢”磨刀隊發(fā)起人之一王師傅。
????王師傅因病去世已7年多,直至現(xiàn)在,他們家的門上還掛著醒目的“鐵老漢”服務點的標志。
????當初,王師傅去北京看病時,再三給家人交代:“把我的工具保管好,回來后我還要繼續(xù)磨刀,為大家服務。”可是,他卻再也沒有回來。
????可宋女士說啥也不肯將“鐵老漢”服務點的標志從家門上撤下。她流著淚說:“我想留住這塊標志,看到它就好像老伴還在,他只是出去為居民服務了?!?/p>
????八旬老人張善青是首批“鐵老漢”隊員,他如今仍堅守在志愿服務隊,孩子和朋友勸他別干了,歇一歇,他卻堅定地說:“只要我還能干一天,就要繼續(xù)為大家服務?!?/p>
????今年86歲的葉德根老人自2007年加入“鐵老漢”磨刀隊后,幾乎沒有缺席過任何一場服務活動。2018年初,老人搬離了南泉小區(qū),可每月18日固定服務時間一到,葉德根就會自己坐上公交來到南泉社區(qū),領取自己的磨刀工具,為熟悉的居民們服務。
????“我的家人們都很支持我參加服務活動,他們都以我為驕傲。”葉德根自豪地說。
????堅守“鐵老漢”初心
????南泉小區(qū)居民王先生在5年前因病癱瘓。為理發(fā)一事,他的家人曾多次請人上門服務,但常因“顧客”橫躺著理發(fā)不便而遭婉拒。
????“鐵老漢”服務隊志愿者乙志連得知此事后,提出每月上門為王先生免費理發(fā),這一干就是5年。
????每次為了給王先生理發(fā),乙志連要先挪床,還要為病人翻身,理一次頭發(fā)要比平時花更長時間。在理發(fā)時,72的乙志連還要彎腰屈腿,但他從不抱怨,總是耐心地為王先生理發(fā),直到滿意為止。
????“乙?guī)煾翟略陆o我理發(fā),而且分文不收,好人就在身邊!”王先生總是跟身邊的人這樣說。
????除了王先生,小區(qū)里還有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及癱瘓病人,乙志連也主動承擔起了這幾位老人的理發(fā)任務。
????在得到居民的夸贊時,乙志連會微微一笑,說:“志愿服務嘛,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我這個年齡還能為他們理發(fā),讓我覺得自己還有價值能繼續(xù)做貢獻?!?/p>
????“鐵老漢”用行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詮釋了志愿者的奉獻精神,展現(xiàn)出新時代文明實踐者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