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嘎爾生·阿地牙老人給后輩講述歷史故事。全媒體記者 魏春雷 攝
????8月27日,73歲的蒙古族老人嘎爾生·阿地牙從手機上讀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的新聞,心情非常激動,趕忙打電話、發(fā)微信叫家里的兒孫和一些各民族青少年抽時間來一趟,他要給后輩們講一個故事。他說:“這是總書記的要求。”
????嘎爾生·阿地牙是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文聯(lián)名譽主席,作為200多年前東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后裔,老人對烏爾禾區(qū)的民族歷史文化比較了解。
????那么,總書記提出了什么要求?嘎爾生·阿地牙講了什么故事呢?
????8月30日上午,記者現(xiàn)場采訪了這位老人給后輩講故事的過程和內容。
????祖先的故事
????“土爾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終還是義無反顧要回到祖國,這真正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力和向心力?!薄耙獓@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研史學史工作?!?/p>
????嘎爾生·阿地牙的故事從一字一句鄭重朗讀今年8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時的感慨開始。當天,總書記在參觀承德博物館時,被一幅展現(xiàn)土爾扈特部萬里東歸的示意圖吸引住了,并發(fā)出了上述感慨,提出了上述要求。
????嘎爾生·阿地牙認為,總書記已經對研史學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他作為烏爾禾區(qū)文聯(lián)名譽主席,就應該立即行動起來。
????“土爾扈特部是中國蒙古族中一支古老部落。明末的1628年,為躲避戰(zhàn)亂,他們遠赴伏爾加河流域,建立起了土爾扈特汗國。后來,隨著沙俄政權的擴張,土爾扈特的草地和牧場被不斷擠占,數(shù)以萬計的青壯年被強征入伍,葬送在沙俄的對外戰(zhàn)爭之中。漂泊困苦的生活愈發(fā)讓人思念故鄉(xiāng),公元1771年,首領渥巴錫決定率領部眾東歸。經過千難萬險,終于重返祖國母親的懷抱。當時有一小支隊伍來到了烏爾禾定居下來,我就是他們的后代?!?/p>
????嘎爾生·阿地牙講的故事讓年輕人和孩子們聽得入神了。
????如今的光景
????“可是,我們的祖先在烏爾禾定居之后的100多年里,雖然沒有了沙俄的壓迫,但是因為清政府和后來的國民黨統(tǒng)治者并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所以我們的祖先和我的長輩們日子過得一直比較貧窮。”老人的故事在繼續(xù),“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疆和平解放,共產黨干部、解放軍指戰(zhàn)員、石油工人先后來到了烏爾禾,開始建設烏爾禾,我們的日子才開始一天比一天好了?!?/p>
????講到這里,老人陰郁的眼神越來越明亮,“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烏爾禾就像草原上展開翅膀的雄鷹,一下子騰飛了!”他激動地雙臂展開高舉過肩。
????嘎爾生·阿地牙激動的心情源于最近的幸福事——
????2020年3月,在烏爾禾區(qū)烏爾禾鎮(zhèn)哈克村和查干草村村民的聯(lián)名倡議下,經研究討論,烏爾禾鎮(zhèn)決定打造“西部烏鎮(zhèn)”項目。
????參與項目簽約的村民在“農民身份不變、宅基地資格權不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變”的前提下,以戶為單位,將合法的宅基地使用權及宅基地上附著物評估后交給村委會,由村委會統(tǒng)一委托烏爾禾區(qū)城投公司建設經營管理,獲取收益,并按照約定給村民分紅。
????為安置簽約村民,烏爾禾區(qū)政府在城區(qū)新建了現(xiàn)代化社區(qū)——鳳翔小區(qū),嘎爾生·阿地牙在搬進新家的同時,每年還能夠得到3萬元的分紅。
????截至2020年底,烏爾禾區(qū)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56元,接近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
????我們的故事
????提到現(xiàn)在的好日子,現(xiàn)場的各族聽眾也都有一肚子的“故事”要講。
????“搬家時我媽舍不得那幾只雞鴨,一個穿白襯衣、胸前戴著黨徽的叔叔問我們賣多少錢,他自己掏錢買走了!”初中生雙湖兒說。
????“我們家的東西太多了,自己搬的話,幾天也搬不完,黨員志愿服務隊可好了,小卡車開到家門口,人手足足的?!毙W生艾克達·巴哈提爾說。
????“以后不用燒煤取暖了,人不受累,家里也會變得干凈。”查干草村村民艾尼瓦爾·依德列斯說。
????“我最近找到了新工作,在自家附近的民宿做服務員,每個月最少也能掙3000多塊,以后的生活更有奔頭了?!惫舜宕迕覃滬愰_姆· 凱合日曼說。
????……
????“孩子們??!”嘎爾生·阿地牙打斷了大家的“抒情時刻”,“別光顧著高興,大家想一想,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是誰給的?”
????“‘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親戚!”“‘訪惠聚’工作隊!”“村委會!”……
????“你們說得都對,但都沒說到根本上。”嘎爾生·阿地牙微笑著說,“這些人、這些隊伍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黨才是各族百姓的大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