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推荐国产一区,亚洲午夜福利片,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呦,亚洲成在线a

    <s id="7y44v"></s>
    <legend id="7y44v"><abbr id="7y44v"><thead id="7y44v"></thead></abbr></legend>

      1. <legend id="7y44v"><u id="7y44v"><blockquote id="7y44v"></blockquote></u></legend>
        <sup id="7y44v"></sup>

        克拉瑪依網(wǎng)
        新聞 > 本地新聞
        周建玲:
        讓“綠絲帶”在克拉瑪依飄揚
        何婷

        1月31日,周建玲(中)利用春節(jié)假期在社區(qū)為居民普及心肺復(fù)蘇急救技能。圖片由本人提供


        在克拉瑪依的街頭巷尾,一抹綠色總是格外醒目——那是周建玲和他發(fā)起的“綠絲帶”志愿服務(wù)隊的身影。從2012年成立至今,這支隊伍由最初的10人僅擔任交通志愿者,發(fā)展成為涵蓋應(yīng)急救護、消防服務(wù)、黨員志愿團的多維公益力量,累計開展公益服務(wù)350余次,成為城市文明的一盞明燈。

        從石油工人到公益先鋒

        “我是在油田成長的,前輩們常說,石油人不僅要鉆出地下的能量,更要點亮心中的光?!?968年出生的周建玲是克拉瑪依市鑫塔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談起為何投身公益,他回憶起2012年5月間看到的一則發(fā)生在四川的新聞:環(huán)衛(wèi)工人因為撿拾他人隨手亂扔的垃圾,“滯留”在來來往往的車流中?!爱敃r我就想,如果有一輛車能停一停,讓環(huán)衛(wèi)工人快速離開車流,他就會更安全。”周建玲說。

        這份觸動,讓周建玲在當年9月發(fā)起成立“綠絲帶交通志愿服務(wù)隊”。斑馬線前,他手持引導(dǎo)旗護送行人過馬路;寒潮來襲時,他帶著志愿者掃雪除冰。

        隨著隊伍逐步壯大,周建玲利用假期自費外出參加救護師資格取證學(xué)習,成立應(yīng)急救護隊;組隊參與消防部門開展的社區(qū)隱患排查,組建黨員志愿團?!坝腥苏f我‘不務(wù)正業(yè)’,但看到急救培訓(xùn)讓居民救回突發(fā)心梗的鄰居時,所有的堅持都值了?!彼f。

        堅持普及急救技能

        2023年5月,潤福社區(qū)居民王女士家中突發(fā)驚險一幕:她的丈夫洗澡時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得益于參加過“綠絲帶”的急救培訓(xùn),她迅速開窗通風、進行心肺復(fù)蘇,為搶救贏得黃金時間。這樣的故事,正是周建玲發(fā)起的“急救技能進家庭”項目的生動注腳。

        自2016年以來的9年時間,周建玲和志愿者帶著模擬人教具走進社區(qū)、企業(yè)、公園、商超等人員密集場所,累計開展150余場培訓(xùn),教會2萬多名市民掌握急救技能。在市消防救援支隊的合作檔案中記錄著“綠絲帶”志愿者的特殊貢獻:2020年11月至今,排查老舊小區(qū)消防隱患47處,協(xié)助處理初期火情9次……

        見證城市變化

        “現(xiàn)在的克拉瑪依,車站、機場和重點場所都安裝了AED,供市民必要時免費使用。”談及城市變化,周建玲不禁感慨,“文明交通方面的改善特別大,行人主動看紅綠燈,斑馬線讓行儼然成為一種習慣,行人和駕駛?cè)硕Y讓互讓,文明素質(zhì)都在不斷提升?!敝芙嵊H歷了克拉瑪依從“戈壁油城”到“全國文明城市”的蝶變,也始終將志愿服務(wù)融入城市發(fā)展脈搏。

        在瑪依湖生態(tài)補水工程工地,“綠絲帶”志愿者為工人們送去防暑藥品;在鼎泰花園小區(qū),他們協(xié)助開展消防演練……“公益不是孤立的善舉,而是與城市發(fā)展同頻共振?!敝芙嵴f。這種理念,讓“綠絲帶”的服務(wù)半徑從交通疏導(dǎo)拓展至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

        讓溫暖成為城市的基因

        在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克拉瑪依油田勘探開發(fā)70周年的歷史節(jié)點,周建玲對克拉瑪依的未來充滿期待:“希望我們的城市既有‘戈壁明珠’的硬核實力,也如‘綠絲帶’般柔軟溫暖。我們正在籌劃‘綠絲帶智慧志愿’小程序,通過線上報名,參與線下活動,以積分兌換、參與推薦評優(yōu)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志愿服務(wù)隊伍。”

        10余年堅守,讓“綠絲帶”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志愿者標識?!懊總€人都是城市的一塊磚,當我們用善意澆筑,就能筑起文明的豐碑?!敝芙嵴f。

        ■記者手記

        在采訪期間,記者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周建玲的車上永遠備著急救包、牽引繩和兩把鐵鍬。這位57歲的志愿者笑稱,這輛車就是是“綠絲帶移動服務(wù)站”。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時善舉到多年堅守,這份始終“準備著”的姿態(tài),或許正是克拉瑪依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微觀寫照。

        當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城市的溫度便有了最堅實的刻度。


        時間:2025-06-17    來源:克拉瑪依日報
        返回
        Copyright ? 1zzq.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瑪依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