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育肥。羊的一生是牧民的一年。牧民們的家一年基本要搬遷四次,到冬天便搬遷到避風山谷或河谷居住,俗稱“冬窩子”?!岸C子”的牧民怎樣生活?牧民為什么要往返循環(huán)地搬家?這類新疆牧民轉(zhuǎn)場的拍攝題材近年來引起攝影人士高度關注。近日全國百名大咖來到新疆伊犁河谷探秘“冬窩子”。
無人機航拍的那拉提冬窩子。圖 / 秦月雯
美食伴歌聲 “冬窩子”寒夜熱度足
冬日的那拉提,猶如一幅綿延不絕的水墨畫卷,遠處的松樹如黛,點綴在群山,勾勒出不同的色彩,近處的白雪鋪滿鞏乃斯河谷,偶爾可見還未結冰的清澈河水,奔騰向前。來自全國的知名旅游攝影師、旅游體驗師、旅游策劃師、手繪達人、知名媒體人,乘坐馬拉爬犁前往那拉提景區(qū)“冬窩子”探秘。
大咖們乘坐馬拉爬犁前往那拉提景區(qū)“冬窩子”。圖 / 吳強
牧民們將馬匹坐騎鋪上了花氈,木制的爬犁腳下鋪著地毯,乘坐這樣的馬拉爬犁漫游景區(qū),微風迎面吹過,卻不覺得冷,身邊的美景如徐徐展開的畫卷,一路前行半小時,一塊開闊的河谷地帶映入眼簾,靠河谷一側(cè)半山腰上的山窩窩里有一戶人家,那就是達人們要尋找的“冬窩子”。
那拉提的冬景美得像一幅畫。圖 / 吳強
“冬窩子”外觀簡樸,前面是一排低矮的磚房,后面是圈舍和飼草垛。順著一條“之”字形的羊腸小道,達人們爬上坡,推開牧民巴特西家的門,脫掉鞋子步入客廳。牧民巴特西一家已經(jīng)準備了幾十種民族風味的美食,包爾薩克、酸奶疙瘩、塔爾米、馓子、馕、野蘋果醬、樹莓醬、杏脯、糕點……達人們吃完餐前點心,羊肉串、馬肉那仁又端上桌。開直播、錄視頻、攝影拍照……面對一道道新疆美食,達人們各種設備一起上,熱鬧非常。
坐在繡滿羊角圖案的花氈上,游客面前是一道道新疆美食。圖 / 王琦銘
美食一網(wǎng)打盡后,兩位民間音樂藝人邊彈邊唱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助興。從《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兩只小山羊》到《空中草原那拉提》《鞏乃斯河我的母親河》,民間音樂人阿依登彈唱了一首又一首,歌聲時而熱情奔放,時而婉轉(zhuǎn)悠長,在這溫暖的小屋里,伴著歌聲,達人“小喬幫主”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搖擺。
民間音樂藝人為游客助興。圖 / 王琦銘
說起“冬窩子”牧民的熱忱,江蘇戶外運動達人李先生深有感觸,“去年在伊犁與小伙伴們徒步穿越,遇到風吹雪,我們走得精疲力盡,看到一戶人家,準備去要點熱水喝,順便避一下風,進到牧民家才發(fā)現(xiàn)有一桌客人,本來只是喝點水,牧民卻很熱情,拉著我們4個人一起到家里做客,包爾薩克、馬肉那仁、手抓肉……離開時,我們拿出200元感謝,牧民說啥也不要。我走過全國21個省區(qū),這件事最讓我感動難忘!”
砍柴喂馬牧羊 達人贊嘆生活簡單卻富有
作為我國重要的畜牧業(yè)生產(chǎn)基地,伊犁河谷分布著眾多牧場。下雪就是牧民冬季轉(zhuǎn)場的命令,牧民們根據(jù)世代流傳下來的習慣和經(jīng)驗,把草場分為春秋牧場、夏牧場和冬牧場。冬牧場便選擇在避風、溫暖、薪木易得的“冬窩子”,一般在環(huán)形山谷、盆地等地。
水墨那拉提。圖 / 吳強
新疆的“冬窩子”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區(qū)。其中伊犁州幾乎每個縣都有,昭蘇的阿合牙孜溝、特克斯的瓊庫什臺、鞏留庫爾德寧的大莫合溝、尼勒克的唐布拉大草原深處等地,都分布著居住點。
那拉提景區(qū)晚霞。圖 / 吳強
來自廣州的攝影師、知名旅游達人“洋光攝客”對伊犁河谷的“冬窩子”題材充滿期待,第一次來新疆拍攝的他,心中藏著“十萬個為什么”:為什么一年要搬四次家?如何帶著羊群搬家的?這里的生活寂寞嗎?
在伊犁河谷的“冬窩子”,攝影師“洋光攝客”終于如愿走進牧民的圈舍,用鏡頭記錄下喂牛、擠牛奶的全過程。牧民巴合得爾古麗從室外抱進來一大垛飼草,將飼草抓蓬松,取出一半飼草喂奶牛,等奶牛吃得津津有味時,巴合得爾古麗就悄悄繞到奶牛一側(cè),蹲在地上開始擠奶。
牧民家圈舍中的馬也吸引了游客前來拍照。圖 / 王琦銘
牧民阿曼開勒得家里有100多只羊,密密匝匝地擠在圈舍里,達人們圍著羊圈拍來拍去,看著來自遠方的客人對羊這么感興趣,阿曼開勒得干脆將羊趕出羊圈,讓客人們當一回牧羊人。“噓、噓、噓”趕羊進圈、看誰趕羊最快……達人們直言這種體驗很特別,在別的地方體會不到。
“我們生活在城市里,喧囂之后,真的應該靜下來好好思考,我們到底要追求什么樣的生活。今天來到伊犁河谷我找到了答案,人的一生很短暫,砍柴、喂馬、牧羊,平凡而簡單,但我看到了每個牧民臉上洋溢著幸福,他們的內(nèi)心是那樣平靜、富有。這也是我愛上新疆的原因,從去年來到新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離不開這里了!”來自深圳的作家趙女士說。
景區(qū)冬季不打烊 新疆冬游人氣足
2018年,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提出“冬季旅游淡季不淡”、冬季景區(qū)“不打烊”,全疆各地景區(qū)積極行動起來,紛紛推出各種冰雪運動和娛樂項目。
在那拉提景區(qū)賽馬也別有樂趣。圖 / 若有所思
冬季旅游該給游客推薦什么?游客除了看雪景、滑雪、坐馬拉爬犁,還能干什么?今年首次冬季旅游冬季不“打烊”的那拉提景區(qū),在新年期間舉辦了“冬戀那拉提·水墨畫中游”百名大咖體驗游活動,看到所有大咖都對“冬窩子”感興趣,那拉提景區(qū)也茅塞頓開,“冬窩子”接待客人,既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又能讓游客充分體驗新疆的民俗文化。
那拉提國際滑雪場舉辦了雪地篝火音樂晚會。圖 / 王琦銘
某公司定制游主管紀女士是第一次體驗“冬窩子”民俗,“這里分布在茫茫雪原中,靜靜地坐落在那里,沒有任何商業(yè)化的痕跡,在這里不僅能吃到地道的新疆美食,還能參與體驗牧民的生活,喂馬、趕羊、擠牛奶等,這就是原生態(tài)的生活方式,沒有任何雕琢與粉飾,這就是吸引力,這就是詩和遠方?!奔o女士表示。
據(jù)自治區(qū)旅游景區(qū)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凸顯旅游的差異化,增強吸引力,新疆各地最近一兩年陸續(xù)開始推出“冬窩子”接待旅游,這確實是個亮點,尤其是對喜歡拍攝民俗的攝影家和旅游達人來說非常有看點。將“冬窩子”作為旅游線路產(chǎn)品開發(fā),還需要有繼續(xù)完善的地方,包括交通、旅游路線安排、民俗文化的解說等,才能讓更多游客走進“冬窩子”,真正了解這里的魅力。
文 | 晨報首席記者 于江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