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云
據《新疆日報》報道,我區(qū)在8月、9月開展消費扶貧月活動,其間認定1641個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助力消費扶貧。認定數以千計的扶貧產品,一方面可通過加大扶貧產品供給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公眾更精準高效地參與消費扶貧。這是我區(qū)讓扶貧產品高效對接市場需求采取的具體措施。
消費扶貧本質上是一種“你賣我買”的商品交換行為,扶貧產品只有高效對接市場需求,才能推進消費扶貧向縱深發(fā)展。我區(qū)開展消費扶貧行動以來,盡管已取得明顯成效,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消費扶貧工作格局,動員社會力量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金額達39億元。但不可否認,扶貧產品供需對接一直存在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扶貧產品品質擔憂等問題。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農產品銷售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如果扶貧產品與市場需求對接不暢,影響的不只是一家一戶的收入,更事關脫貧攻堅質量。因此,開展消費扶貧,讓扶貧產品高效對接市場需求十分必要。
要促進供需信息更對稱。供需信息不對稱,往往會造成需求缺口與供給過剩并存的后果。要化解這一難題,供給端首先要讓扶貧產品信息更準確透明。此次,我區(qū)認定1641個扶貧產品,就是讓扶貧產品信息更準確透明的舉措。我們還要通過互聯網平臺等多種渠道加強對扶貧產品市場信息的發(fā)布。同時,各地各部門還要加大對扶貧產品的宣傳力度,讓更多“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產品走入公眾視野,讓更多消費者參與到消費扶貧中來。
要增強消費者對扶貧產品的信任度。在互聯網經濟影響下,供需雙方往往素昧平生,如何快速建立互信,是實施消費扶貧行動的關鍵。各地要大力開展直播帶貨、發(fā)展休閑采摘農業(yè)等,讓消費者對扶貧產品有更多、更真切的了解,使其對扶貧產品品質更加放心。此外,當前正值瓜果集中上市時間,對于一些不耐儲存的時令果蔬,農戶、企業(yè)、合作社等特別要在信息即時性和產品質量穩(wěn)定性上下功夫,讓消費者每次購物都成為一次愉快消費,讓扶貧產品在消費者中間產生口碑裂變效應,贏得更多回頭客。
有多少人能參與進來,能否持續(xù)地參與進來,直接關系到消費扶貧的效果。我們要以消費扶貧月為契機,讓扶貧產品與市場需求高效對接,進一步擴大消費扶貧“朋友圈”,讓“買買買”的巨大潛力變成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