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祥榮
觀點
過度內卷無疑會助長惡性競爭的不良風氣,而全然不“卷”又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摸魚、劃水、躺平的行列,此二者皆不可取。只要“卷”得適度,“卷”得良性,“卷”得科學,“卷”得高效,其實就是良性競爭
我市各類酸奶產(chǎn)品獲得關注的同時,市場競爭也越發(fā)激烈,“內卷”風正席卷酸奶業(yè)。(本報6月30日《酸奶也“內卷”》)
調查顯示,如今市場上的酸奶品牌形形色色,但總體而言,我市消費者最青睞的還是新疆的本土品牌酸奶。為何?筆者認為,這與疆內乳品市場的良性“內卷”有很大關系。
內卷是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xiàn)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當今社會,大家無不談“卷”色變。為何?因為過度“內卷”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惡性競爭方式,其結果只會讓成功壓倒成長。
對于“內卷”,我們要用辯證的思維去對待,過度內卷無疑會助長惡性競爭的不良風氣,而全然不“卷”又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摸魚、劃水、躺平的行列,此二者皆不可取。
那到底還要不要“卷”?
當然要,不僅要“卷”,還要“卷”得適度,“卷”得良性,“卷”得科學,“卷”得高效。
新疆本土品牌酸奶就深諳此道。在大眾口味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之際,本土品牌酸奶因良性“內卷”不斷激發(fā)酸奶創(chuàng)新,另辟蹊徑,依靠保質期更短、富含乳酸菌的低溫酸奶占據(jù)市場高地。
一方面,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我市銷售的酸奶品牌在持續(xù)推出原味酸奶的同時,不斷做“加法”,在酸奶口味方面著重發(fā)力,推出“冰淇淋化了”“百香果了”“被柚惑了”等多種“加料”濃縮酸奶,使產(chǎn)品口味更加豐富,銷量十分可觀。另一方面,為了滿足消費者健康方面的需求,不少商家也在有意識地做“減法”,“零添加”“無蔗糖”一時間成了酸奶產(chǎn)品中的一股新風尚,讓糖尿病患者亦能一飽口福。為了保證產(chǎn)品的營養(yǎng)和味道,許多公司還采用了冷鏈運輸酸奶,一瓶酸奶從生產(chǎn)、包裝到銷售終端,全程不超過12小時。
每3-6個月就會推出一款新的乳制品,酸奶品牌超30個,口味、款式達上百種……這樣的良性“內卷”給乳企本身帶來了創(chuàng)新的活力,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優(yōu)質的產(chǎn)品,也為行業(yè)形成良性競爭打開了氛圍燈。
正因良性“內卷”,新疆本土的酸奶品牌才能不斷在口味、包裝、口感上推陳出新,才能在強敵如林的乳品企業(yè)市場站穩(wěn)腳步、占得先機。
要拼搏,但不要拼命。適當?shù)膲毫?,一定會帶給人和市場更多前進的動力,良性“內卷”的意義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