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瀚海油魂七十載 能源報國啟新程”——“好記者講好故事”石油精神宣講暨石油工業(yè)遺產探訪活動在新疆油田舉辦。記者 徐志遠 攝
宣講前,8名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代表在活動展板前與觀眾見面。記者 姚繼東 攝
觀眾用熱烈的掌聲回應宣講人員的精彩演講。記者 姚繼東 攝
新疆油田公司新聞(融媒體)中心記者對活動進行報道和直播。記者 姚繼東 攝
新疆油田馬月玲宣講。 記者 徐志遠 攝
中國石油報社記者余果林宣講。記者 徐志遠 攝
看,一幅幅能源報國的壯麗畫卷正在準噶爾盆地徐徐鋪展;
聽,石油精神在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發(fā)出雄渾有力的時代回響。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新疆油田勘探開發(fā)70周年之際,7月9日,“瀚海油魂七十載 能源報國啟新程”——“好記者講好故事”石油精神宣講暨石油工業(yè)遺產探訪活動在新疆油田成功舉辦。
來自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的8名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代表,用鮮活的故事和深情的講述,展現(xiàn)了全國石油石化能源系統(tǒng)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扛起能源保供重任、端牢端穩(wěn)能源飯碗的責任擔當,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新疆油田勘探開發(fā)70周年獻上了一份文化厚禮。
共繪精神傳承新圖景
8名宣講者、8個故事、8種聲音、8種記錄。
主舞臺上,“好記者講好故事”的主題標識熠熠生輝,伴隨著舒緩柔和的背景音樂,來自全國石油石化新聞戰(zhàn)線的宣講者、行業(yè)領導、嘉賓及新疆油田員工代表共計300余人齊聚一堂。聚光燈下,8名宣講者用獨特的視角、動人的講述和敏銳的鏡頭,將一個個沾著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石油故事娓娓道來——
“石油,到底是什么樣?是碳氫氧元素的組合,是來自松遼盆地的精神回響……”中國石油報社的年輕記者余果林率先登臺,講述了他記錄的故事。Vlog里,塔里木萬米鉆塔的轟鳴、羌塘加油站外藏馬熊的窺伺、藏族大叔邊巴家被天然氣灶火映亮的笑臉……這些畫面在他飽含深情的敘述中躍動。每一滴深藏萬米的油流、每一座“生命禁區(qū)”的油站、每一縷高原新生的藍色火苗,都在訴說石油人將“不可能”變?yōu)椤皣夷茉窗踩迸c“民生溫暖”的奇跡。
“我的使命,就是捕捉這些瞬間,讓世界看見石油人的擔當、堅守與滾燙的民生。”他的話語讓觀眾席上的不少技術專家和一線工人頻頻點頭。
來自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的付豪講述了川渝大地保供冬暖的動人篇章。他親歷了2018年鴨子河輸氣管線被洪水沖斷的危急時刻:500余人頂著40℃高溫與暴雨,僅用189.5個小時就完成了“空中架管”。當管道恢復通氣,鏡頭捕捉到的不是歡呼,而是河灘上累倒沉睡的搶險隊員——這無聲的畫面成為他心中對“責任擔當”的永恒注解。付豪還翻越了海拔3200米的高山,用鏡頭記錄了駕駛員段慶敏用10年時間幫扶藏族女孩雪蓮走出大山的溫情故事,見證了石油人在九龍縣脫貧攻堅路上種下的“幸?;ā?。
“從‘為國找油’的初心,到2023年建成西南首個400億立方米大氣區(qū)(滿足3億人用氣),這份‘端牢能源飯碗’的使命感如接力棒一樣代代相傳?!备逗赖闹v述,讓新疆油田的員工們感同身受。新疆油田公司采氣一廠員工李虹達說:
“雖然我們身處不同的地域,但保供的使命是一樣的!”石油人之間無聲的理解與共鳴,在會場彌漫開來。
壓軸出場的是新疆油田馬月玲,她將目光聚焦在了我國首個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qū)的建設上。她深情講述了新疆油田的開發(fā)團隊是如何發(fā)揚“從石頭縫里榨油”的精神,面對世界級難題,實現(xiàn)理論、技術、管理和生產關系全方位突破的。
“這不僅是一場科技革命,更是一次精神的涅槃!新時代的‘安下心、扎下根’,就是面對‘卡脖子’技術時的潛心攻關,是智能化建設中的銳意創(chuàng)新!”她的講述鏗鏘有力,引發(fā)了新疆油田員工強烈的自豪感,現(xiàn)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這掌聲,是對奮斗者的禮贊,更是對新時代石油精神內涵的深刻認同。
從鄉(xiāng)村泥濘小路到戈壁能源熱土、從驚濤中的鉆井平臺到點亮萬家燈火的實踐,宣講者們再現(xiàn)了石油人馴服萬米“油龍”、智擒深藏“氣虎”的壯舉,生動闡釋了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深刻詮釋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使命是如何被轉化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澎湃動能和惠及民生融融暖意的。
讓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精神之火生生不息,石油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活動中,中國石油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石油精神實訓基地”正式揭牌。該基地旨在打造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陣地,為能源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yōu)良的接班人隊伍提供堅實支撐。另外,“石油工業(yè)遺產探訪活動”新疆行同步啟動,由中國石油融媒體中心組織的“石油工業(yè)遺產探訪活動”將走進黑油山、克拉瑪依一號井、101窯洞遺址、193井等油田歷史地標,聆聽石油人戰(zhàn)天斗地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深度挖掘新疆石油工業(yè)遺產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內涵。
新疆油田數(shù)智技術公司員工陽春說:“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工業(yè)油流,宣告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橫空出世。從此,發(fā)軔于‘一號井’的‘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新疆油田精神開始融進新疆石油人的血液。把實訓基地建在新疆油田,就是要依托這片熱土上豐富的工業(yè)遺產和鮮活實踐,打造一座錘煉本領的熔爐、一個傳承基因的課堂、一個凝聚力量的陣地,讓歷史的回響真正融入一代又一代新疆石油人的血脈!”
從“好記者講好故事”的深情訴說,到“石油精神實訓基地”的落地生根,再到“工業(yè)遺產探訪”旗幟的迎風招展,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是一次精神尋根之旅、精神賦能之旅。石油人在哪里,石油精神就在哪里。在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新征程中,新疆石油人將永葆“石油工人心向黨”的政治本色,矢志不渝地傳承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新疆油田力量。
那“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與豪情,如同地火奔涌,必將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