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夏,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謝宏(中)帶領準東公司領導在布署彩參2井井位。圖片由準東采油廠提供
1992年,彩南指揮部成立。圖片由準東采油廠提供
1991年5月11日,彩參2井喜噴工業(yè)油流,宣告了彩南油田的誕生。資料圖
1991年5月11日,彩參2井喜獲高產(chǎn)工業(yè)油氣流,彩南油田被發(fā)現(xiàn),也由此拉開了進軍準噶爾盆地腹部沙漠地區(qū)油氣勘探的序幕,也將逐步揭示沙漠腹地無人區(qū)油氣分布的神秘面紗。
絢麗彩虹,橫空出世!
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長趙立春、董培基曾多次開玩笑地抱怨石油局總工程師李立誠:“李總啊,你不會總讓我們在西北緣吃‘瘦羊’吧?能不能為我們逮上一兩頭‘肥羊’吃吃?”李立誠笑著回答:“看看,你們要吃‘肥羊’,把我的腳后跟都快踩破了,可要吃‘肥羊’先要找到才行啊。”
彩參2井出油,讓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人員總算逮住了石油局勘探史上的第一只大“肥羊”。然而,“以什么速度來吃這只大‘肥羊’”又成了當時爭論的焦點。
1992年6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謝宏和副局長趙立春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領導匯報如何加快彩南油田的開發(fā)建設情況。
聽完匯報,總公司總經(jīng)理王濤等領導指示,彩南油田是我國第一個沙漠整裝油田,一定要依靠新技術、新體制把彩南油田建設成高速度、高水平、高效益的油田,這就是最初人們所提的 “兩新三高”的彩南新模式。
對于新技術、新體制和高水平、高效益,大家的認識比較一致,因為當時塔里木油田及國外在油田開發(fā)方面己探索出了一條道路,這已是油田開發(fā)的一個大勢。但是,就“高速度”的問題,大家卻產(chǎn)生了分歧。
1992年10月,趙立春帶領有關人員帶著彩南油田的開發(fā)方案到總公司匯報。當時,有關專家提出,彩南油田油藏好,甚至比大慶都好,應以5%的速度開采。
但是,趙立春認為,5%的開發(fā)速度不妥,堅持要按3%的速度開發(fā)。他的理由是彩南油田地下的水與油的隔層不穩(wěn)定,開發(fā)速度快了,容易造成水淹。
“簡直是老驢拉破車,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你們的思想太僵化。”有人這樣嚴厲批評趙立春等人。
聽了這話,趙立春火了,倔脾氣也上來了,“你們再怎么批評,我們也要按這樣的速度開采,在地下情況沒有完全搞清楚之前,速度太快,破壞油藏咋辦?哪怕我這個副局長不當,我也堅持這個速度!”
批評―堅持,堅持―批評,圍繞以什么速度“吃下彩南油田這只大‘肥羊’”的爭論持續(xù)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反復聽取趙立春等人的陳述,并充分了解彩南油田的實際情況之后,總公司領導拍板決定:“就按老趙說的3%的速度,因為彩南的周圍實在是沒有類似的油田可供參考。不過,開發(fā)方案中的井網(wǎng)必須加密?!?/p>
彩南油田的開采速度就這樣定了!不過,不是人們最初所提出的那種“高速度”了。
后來的開發(fā)結果表明,3%是對的!
“油田開發(fā)不能超越階段,超越什么階段?超越對地層的認識階段。油田開發(fā)在這方面的教訓還少嗎?”趙立春說。
從勘探到開發(fā),彩南油田傾入了眾多克拉瑪依石油人的心血,謝宏、董培基、李立誠、徐玉清……正是依靠勘探與開發(fā)戰(zhàn)線廣大石油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彩南油田投入開發(fā)后,僅用了一年半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她的開發(fā)進程,充分體現(xiàn)了開發(fā)的科學性!
有人說彩南油田是克拉瑪依油田史上一座承先啟后的豐碑。
的確,她是我們進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部勘探的第一聲春雷。她炸響之后,新疆石油人又乘勝追擊,先后發(fā)現(xiàn)了石西、石南、莫北、陸梁、莫索灣等油田。
從此,新疆油田的開發(fā)建設告別了采油廠這種“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tǒng)模式,走上了一條現(xiàn)代化“作業(yè)區(qū)”模式的道路。
(原載于《克拉瑪依日報》2008年特刊《克拉瑪依演義》,作者 袁舟濱 ,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