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兔子牙”
“花那冤枉錢干啥?”前幾天,我準備去理發(fā)店理發(fā),一只穿上鞋的腳還沒落地,我媽突然攔在我面前,一手抓著舊床單,一手握著剪刀,非要親手給我理發(fā)。
我媽這架勢,讓曾經(jīng)的畫面又出現(xiàn)在我眼前——
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班里的女生流行剪“學生頭”,也就是齊耳短發(fā)。去理發(fā)店理的話需要花五元錢,我媽不愿花這筆“巨款”,自告奮勇當起了理發(fā)師。
她先假裝認真聽了聽我對發(fā)型的要求,然后又把趕來看熱鬧的雞鴨鵝都趕回了圈,接著就抄起剪刀,一本正經(jīng)地理了起來。正是初夏,院子里楊樹的葉子稀疏,午后的陽光照得我睜不開眼,瞌睡一陣陣襲來。等我再次打起精神,是聽到院門口有同學在喊我去上學。
“去吧!理得差不多了。”我媽催我。我于是奔了出去……那個下午,不管認識不認識的同學,看到我都先是一臉驚訝,然后就是沒完沒了的笑。我還以為我的新發(fā)型多美呢,直到老師遞給我一面小鏡子:媽呀!“學生頭”理成“鍋蓋頭”也就算了,咋這“鍋蓋”還只有一半?
晚上回到家,我一通埋怨,我媽不急也不惱,一邊揉著肩膀一邊蹲在灶旁給我做炸糕,嘴里嘟囔著:“還不是怕你遲到嗎,再說我還趕著去地里打藥……”那天最后的結(jié)果是,炸糕太香了,我氣了一會兒就放棄了。等我媽忙完地里的活計,給我理好另外半個“鍋蓋”,已經(jīng)是三四天以后的事了。
現(xiàn)在,往事可能又要重演。我能咋辦呢?我只有一個疑問:“媽,今天你沒有別的事情要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