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走進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廠李軍強創(chuàng)新工作室,那個正在埋頭和其他集輸專業(yè)技師們討論著操作卡的各項步驟的人,就是這個工作室的負責人李軍強。不久前,他獲得了自治區(qū)首批“新疆工匠”榮譽稱號。
當被問及是如何一步步從一名普通工人崗位走到技術“塔尖”上時,李軍強謙虛地回答:“我可能就是更愛琢磨一點。”
“愛琢磨”到底體現在哪?在他看來,一定是在生產現場那些常見卻又被忽略的小細節(jié)里。
有異常必琢磨
直到今天,該廠第一集中處理站的員工依然在用李軍強傳授的方法,輕松便捷地解決閘閥滲漏難題。
2015年,第一集中處理站稠油處理站一處平板閘閥出現滲漏,由于滲漏速度很慢,不仔細看幾乎不會被發(fā)現。但走到閘閥附近的李軍強卻從它下方一小塊被浸濕的砂石地看出了異常。
問過當班員工后,李軍強才得知,這處滲漏已經困擾他們好久了。他們之所以沒有處理,是因為這個閘閥位于重要工藝線路上,而稠油處理系統(tǒng)一經投用就未停運過,如果要拆換,就會影響全廠稠油的當日產量。
然而,已經確定了閘閥滲漏這一隱患,李軍強就不會坐視不管。他跑遍了各個處理站,好不容易找來一個差不多類型的閘閥,在管線上拆了裝、裝了拆,終于想出了既不用影響系統(tǒng)運行又能保養(yǎng)閥門的方法。
“本想著保養(yǎng)一次能管1個月,沒想到實際竟能管3年。”李軍強說。
為了能將這一問題徹底根除,他還自制了此類閘閥的保養(yǎng)操作卡,讓站里員工都能掌握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兄弟單位得知李軍強有辦法解決閘閥滲漏后,還專門邀他去現場教學。近年來,他已經解決了近20次此類閘閥問題。
有求教必相授
工作近30年,從一名基層員工成長為新疆油田公司級技術能手,再從技能專家晉升為集團公司職業(yè)技能競賽優(yōu)秀教練員,李軍強深知,自學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十幾年前,當第一次看到有人用SoliDworks軟件制作出復雜零件的三維立體圖時,李軍強頓時覺得心里有股火苗被“轟”地點燃了??僧斔锨疤撔那蠼虝r,那位師傅的推脫就像一盆冷水澆在了李軍強的身上。
但他剛點燃的求知之火并沒有熄滅。人家不教,他就自學。
隨著SoliDworks軟件的不斷更新,李軍強也自學了近20年。他說,直到現在,這個軟件的個別功能他還未能掌握得很好。即使如此,只要有人請教他這個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他都會傾囊相授。
2008年,在集團公司技能大賽上,李軍強所在教練團隊中的學員全部獲獎,并一奪得一金二銀四銅7枚獎牌。這項成績也讓新疆油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兩年后,在新疆油田公司技能大賽中,李軍強帶領的5名選手全部獲獎,摘得一金三銀一銅。
如今,他帶出的徒弟幾乎遍布新疆油田公司所有的集輸單位,他們也都陸續(xù)考取了技師、高級技師,逐步從“跟著干”蛻變?yōu)椤皫ш牳伞?,成為了集輸行業(yè)的中堅力量。
有難題必攻克
2014年,李軍強創(chuàng)新工作室被自治區(qū)授予“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工作室集結了5位專業(yè)水平突出、擁有精湛業(yè)務技術和出色創(chuàng)新能力的成員。
“我們工作室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團隊合作。有什么技術難點,大家就一起分析解決,思路打開了,難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崩钴姀娬f,該工作室更像是一個平臺,以項目課題研究與應用為載體,圍繞現場疑難問題,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技能培訓、管理創(chuàng)新、學習交流等活動。
自成立后,該創(chuàng)新工作室的攻關方向也不再只局限于集輸專業(yè),而是向采油、熱注等多個專業(yè)輻射。
他負責研制的稠油蒸汽加熱處理裝置、加藥泵過濾器密封快速連接裝置等4項發(fā)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成果獲得國家新型專利授權,并已在采油一廠及風城油田作業(yè)區(qū)等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在技術革新工作中,他的12項小改小革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約43萬元。
不知不覺中,“專心做好一件事”“不斷努力做得更好”成了李軍強在不斷的自我修煉中,常常掛在嘴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