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員,1939年6月出生于新疆喀什。1958年參加工作,1959年9月因工失去右手臂。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機械廠兢兢業(yè)業(yè)工作35年。獲“自治區(qū)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全國能源工業(yè)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每天反復不斷地蹬、鉤、踩,他右腳的牛皮勞保鞋過不了多久就露出了腳趾頭。有幾次,鞋來不及修,在盛夏里,他干脆左腳穿單,右腳穿棉。一天工作下來,脫掉鞋子和襪子一看,右腳被棉皮鞋里的汗水浸泡得像剛出籠的“白面饃饃”
瓶嘴是精密小巧的高壓閥門,修理時往往是有勁無處使。艾買提?依明用兩條腿把氧氣瓶夾住,或把氧氣瓶推倒在墻根,用肚子頂著,左手握扳手,嘴里咬著起子,左臂腋窩里還夾著把大扳手。卸下來的瓶嘴芯子需要銼,他就用肚子頂著銼
經(jīng)過半年的苦練,他終于掌握了滾氧氣瓶、裝卸車的硬功夫。用右腳把空氧氣瓶飛速地從庫房一腳蹬出來,經(jīng)過廠房大門、裝車平臺,最后再上到車上。同事們連連稱贊他的速度快、動作敏捷,他非常高興,心想:我又學會了一門本事
當人們注意到艾買提·依明空蕩蕩的右袖,內(nèi)心總會揪疼一下??赡抗庖坏┞涞剿麪N若星辰的眼睛上,讓人感到的則是堅強、希望和幸福。
“勇氣不在胳膊上,而在心坎上”
“不好!”正在煉鋼車間礦石粉碎機旁工作的艾買提·依明感到一陣頭暈,身體不可控制地朝前倒了過去,右手臂卡進正在運轉的機器。撕心裂肺的疼痛頓時傳來,他當即失去了知覺,暈了過去。
第二天,等他醒來時,已經(jīng)躺在了醫(yī)院的病床上??粗患啿祭壷挠冶?,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醫(yī)生小心翼翼地跟他說:“你的右手連同半截胳膊永久地失去了?!卑I提·依明不敢相信地睜大眼睛,連問:“沒有什么辦法了嗎?”醫(yī)生連連搖頭說:“對不起!”
出事那天是1959年9月15日。那時,他年僅19歲,正如朝陽的年齡,他悵然地躺在病床上,難以入眠。
親朋好友和同事陸陸續(xù)續(xù)來看望艾買提·依明,勸慰他要放寬心好好養(yǎng)傷。有人說,你放心,這是工傷,國家會養(yǎng)你一輩子的。也有人說,你有什么要求,盡管向組織上提。他們擺出了各種案例來告訴他,你還有未來,因為你有國家和我們。
大家的話讓艾買提·依明陷入了沉思,他反復問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嗎?要成為國家和家人、親戚朋友的負擔嗎?要光靠他們活著嗎?他認為,作為年輕人,應該面對現(xiàn)實,從失望和苦悶中振作起來。后來再有人來看他,提及讓他用工傷換取一份安逸的工作時,他說:“我還年輕,我還有一只手和雙腿,不能躺在工傷的‘安樂椅’上?!睆S里和車間的領導問他需要什么?艾買提·依明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什么也不需要,我還年輕,我要繼續(xù)工作?!?/p>
出院后只休息了15天,傷口剛愈合,艾買提·依明就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去軋鋼車間看大門,輕松不累,這是廠里的安排。來來往往的人沒有從他臉上看到悲傷,只有越挫越勇的堅韌??创箝T事情不多,他就跑到軋鋼車間去牽鋼筋。那時候,軋鋼機較落后,鋼筋從軋鋼機出來,還要人用手鉗夾住火紅的鋼筋往外牽。和同事們一起勞動,他心里覺得很踏實,覺得自己對社會還是一個有用的人。那個空蕩蕩的衣袖,也漸漸不再成為自己在意的缺失。
黨組織對艾買提·依明非常關心,先后4次送他到上海治病,安裝假臂。黨組織對他越是關心,他就越覺得為國家做得少。他主動找事做,打掃場地、挖坑種樹……但還是不滿足,他看到別人熟練地把氧氣瓶從車上卸下來,又裝上去,心里很是癢癢,便暗下決心:我要學會用單手滾氧氣瓶,當一名氧氣發(fā)放工。
一只空氧氣瓶,輕的有50多公斤,重的則達70多公斤,要把這么重的家伙兒弄上車,即便是四肢健全的人,也得靠熟練的技巧和氣力。剛開始學,艾買提·依明碰到了許多困難,僅僅把瓶子放倒就要出一身汗,往車上滾就更難了。在他那里,氧氣瓶不是直線朝車上滾,而是七扭八歪,不是撞墻就是碰倉庫門。工友見他這樣費力,關心地說:“你手腳不便,這樣的體力活就別干了,你看看大門就行啦!”艾買提·依明聽了這話,不服氣地揮動著左臂說:“有一句諺語說得好,‘勇氣不在胳膊上,而在心坎上!’”
經(jīng)過半年的苦練,他終于掌握了滾氧氣瓶、裝卸車的硬功夫。他用右腳把空氧氣瓶飛速地從庫房一腳蹬出來,經(jīng)過廠房大門、裝車平臺,最后再上到車上。同事們連連稱贊他的速度快、動作敏捷,他非常高興,心想:我又學會了一門本事。從這以后,他只要一聽到拉氧車的喇叭聲,隨即就跑去裝卸。
把氧氣瓶放倒、滾裝、卸車,艾買提·依明已經(jīng)干得熟練順手了,但要把充好的氧氣瓶從充壓房滾進庫房,還要豎著滾,這就棘手了。正常健壯的人用兩只手相互配合,滾起來比較省力,而他一只手又怎樣滾呢?他苦練多次,都不行。充氣工周國貞被艾買提·依明這種拼搏精神所感動,主動出主意,他試探地對艾買提·依明說:“你能不能用你的右腳代替右手,互相配合滾?”
經(jīng)過一段時間摸索和苦練,艾買提·依明用左手就能熟練地托著瓶嘴,用右腳蹬瓶底邊沿,把氧氣瓶斜豎著從充壓房滾到庫房了。此后,他一有空就來充壓房,幫助同事給氧氣瓶充壓,往庫房滾充好的氧氣瓶。
1971年的一天,車間領導抵不住他接二連三的申請,終于同意他當了一名氧氣發(fā)放工。那天,當班長把氧氣庫房的鑰匙交到艾買提·依明手里時,他緊握著鑰匙,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從這把鑰匙中,感受到了組織對一個殘疾人的關懷和信任,更激起了他強烈的為油田建設多作貢獻的熱忱。
“雨水能使大地回春,汗水能使人們年輕”
修理瓶嘴子,本來是充壓工和大班工人的工作。以前,由于這項工作沒有落實到人頭,瓶嘴壞得多,修得少,直接影響了生產(chǎn)。艾買提·依明看著一堆堆損壞的瓶嘴,心想:這些東西,能不能修復再利用呢?
就是這樣多想了一下,他又攬上了義務修復瓶嘴子的活兒。開始,他對修理瓶嘴子一竅不通。為了學習修理技術,他把好瓶嘴同壞瓶嘴一起拆開,對比鑒別,查找原因。使用過程中,他注意勤觀察,終于掌握了這項技術。修理瓶嘴子,要同時交叉使用扳手、起子、銼刀、榔頭等工具,這對他來說,比滾氧氣瓶裝卸車還要困難得多。更何況瓶嘴是精密小巧的高壓閥門,修理時往往是有勁無處使。艾買提·依明反復琢磨,后來同事們看到,他用兩條腿把氧氣瓶夾住,或者把氧氣瓶推倒在墻根,用肚子頂著,左手握扳手,嘴里咬著起子,左臂腋窩里還夾著把大扳手。卸下來的瓶嘴芯子需要銼,他就用肚子頂著銼。修理帶壓的瓶嘴,是件危險事。氧氣瓶充好壓,瓶嘴漏了氣,就得把彈簧壓蓋上緊。他用左手扶著瓶子,用牙咬住起子,扭頭轉脖一扣一扣地緊。倘若瓶嘴失控,壓力從瓶內(nèi)沖射出來,高壓氣柱不打掉艾買提·依明幾顆牙,也得讓他在醫(yī)院躺上幾天??墒牵麤]有讓一次事故發(fā)生。
十多年來,艾買提·依明每年修理瓶嘴、防震圈等創(chuàng)造的價值均在六七千元以上,高的則達萬元,廠里曾兩次給他記一等功。
氧氣瓶發(fā)放是一件繁重的體力勞動,每搬動一次沉重的氧氣瓶,都是一次體力與毅力的較量。車間每年生產(chǎn)7萬瓶氧氣。油田有幾千只氧氣瓶循環(huán)使用,艾買提·依明就靠兩個組員和他的殘缺之軀,指揮著這“鋼鐵大軍”。一年一度的停機大檢修是艾買提·依明和兩名組員最忙的時日。為了確保油田生產(chǎn),廠里派車到獨山子、石河子等地聯(lián)系氧氣供需,每天都要拉運回300到500瓶氧氣。每天拉運回多少,卸下多少,就要裝車、發(fā)運多少。來回幾經(jīng)折騰,每天裝卸、搬運總量重達幾十噸。
鋼鐵也有“磨損”的時候,每當艾買提·依明滾上幾百只氧氣瓶,回家上樓梯時腳都抬不起來。他靠著那只堅強的左手,抓住樓梯欄桿,將身軀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上移。無論是春夏秋冬,妻子阿瓦汗在家里總要備一壺溫茶,等丈夫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時,能痛痛快快喝個夠。雖然,阿瓦汗已經(jīng)把飯菜擺上了桌,艾買提·依明卻累得吃不下,需要躺一陣子再吃。
每天滾動、裝卸如此多的氧氣瓶,艾買提·依明的右腳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每天反復不斷地蹬、鉤、踩,一雙牛皮勞保鞋,別人幾年都穿不破,在他的腳上過不了多久,右腳就露出了腳趾頭。廠里有服務部免費修工鞋,但是要排隊。為了搶時間,不影響工作,艾買提·依明寧可自己掏錢到自由市場小攤上去修。有幾次,鞋來不及修,在盛夏里,艾買提·依明干脆左腳穿單,右腳穿棉。一天工作下來,脫掉鞋子和襪子一看,右腳被棉皮鞋里的汗水浸泡得像剛出籠的“白面饃饃”。
妻子阿瓦汗疼惜丈夫,她對丈夫開玩笑說:“在你心上,這個家是旅社,你的家在氧氣庫房,你干脆和氧氣瓶結婚吧!”當她看到艾買提·依明累得疲憊不堪的樣子,又勸道:“換個工作吧,你是工傷,給誰說說都行?!卑I提·依明搖搖頭,掏心窩地說:“你也看到了我適應一個工作多么不容易。說實話,難得經(jīng)過我的努力,可以讓自己和大家做一樣的工作,這樣拿同樣的工資,我才會安心?!睆S、車間的領導幾次決定給他調(diào)換工種,怕累壞了他,可艾買提·依明卻樂呵呵地說:“有句諺語說,‘雨水能使大地回春,汗水能使人們年輕’,我只聽說有閑死的人,沒聽說有干活累死的人?!?/p>
鷹戀高山,馬戀草原。艾買提·依明戀著他的氧氣發(fā)放崗位,戀著擺弄慣了的那些瓶嘴子、扳手和銼刀。時光催白了他的頭發(fā),只有他那兩道劍眉還依然烏黑,兩道眼神還依舊光亮。
編審:申廣志
顧問:王新明 郭仲軍
王連芳 楊建堂 尹文忠
蒲光勇 劉寶宏 丁仲貽
20世紀60年代,艾買提·依明同志正在修理氧氣瓶。(據(jù)新疆石油報資料圖)
1986年,機械廠供氣車間的各族職工,在熱烈討論向局市勞動模范艾買提·依明同志學習的情景。(據(jù)新疆石油報資料圖)
機械廠局市勞模艾買提·依明在局市1986年度雙文明建設總結表彰大會上被表彰。圖為1987年開會情景。(據(jù)新疆石油報資料圖)
1990年,艾買提·依明在華東輸油局徐州石油機械廠參觀時,見到了10多位曾和他一起工作過的老朋友,高興得像兄弟重逢一樣。(據(jù)新疆石油報資料圖)
光輝歲月
數(shù)萬采油工人向大戈壁進軍 克拉瑪依展開奪油大戰(zhàn) 十幾項基本建設工程相繼投入生產(chǎn)
本報烏魯木齊1959年8月23日電 一個轟轟烈烈的奪油大戰(zhàn),正在我國新興的石油工業(yè)基地——克拉瑪依油區(qū)全面展開。在從南到北一百多公里的油區(qū)內(nèi),夜晚,各個泵站、集油站、鉆塔和一些建設工地上,燈火輝煌,數(shù)萬名采油、輸油、鉆井、運輸、建筑等方面的職工,正在為國家生產(chǎn)大量的原油進行苦干巧干。8月份前十八天生產(chǎn)的原油,比7月份同期增加了19.8%。目前,全體職工正鼓足干勁大戰(zhàn)8、9兩月,用出色的成績迎接國慶十周年。
為了滿足國家對石油日益增長的需要,克拉瑪依今年已經(jīng)躍進到一個新的生產(chǎn)建設階段——從過去以勘探為中心轉入目前以原油生產(chǎn)為中心的全面躍進,上半年生產(chǎn)的原油相當于去年全年的產(chǎn)量。
根據(jù)國家的需要和油區(qū)的巨大潛力,新疆石油管理局和克拉瑪依礦區(qū)黨委深入發(fā)動群眾,在完成上半年生產(chǎn)計劃的有利條件下,鼓足干勁,乘勝前進,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奪油大戰(zhàn)。最近,石油管理局和礦區(qū)黨委又組織檢查團、工作組深入到車間、井隊和工班,發(fā)動職工群眾挖潛力,攻關鍵,提措施,評指標。結果使生產(chǎn)指標一躍再躍,經(jīng)過幾次修訂后的原油生產(chǎn)計劃比年初的國家計劃增長了45%,等于去年實際產(chǎn)量的三倍。
油區(qū)職工在奪油大戰(zhàn)中各顯身手,克服困難,掀起生產(chǎn)競賽高潮,原油產(chǎn)量與日俱增。鉆井和修井工人日夜苦戰(zhàn)在戈壁灘上,在狂風暴雨中也堅持操作。一個月來,已有十幾口鉆好的新井和修好的“病井”投入生產(chǎn)。采油工人艱苦細致地管理油井,收集資料,給每口油井都建立了井史,千方百計地找出每口油井的生產(chǎn)規(guī)律,使一批過去生產(chǎn)不正常的油井最近能夠正常生產(chǎn)。許多汽車司機都以車為家,白天裝運,夜晚修車、補輪胎;一個月當中,他們共修好報廢輪胎三百七十多套。裝卸車的時間也由過去的三十分鐘左右縮短了十五分鐘,最高時只要兩分鐘。由于運輸效率的提高,就等于增加了一百多部汽車。
本報烏魯木齊1959年8月23日電 克拉瑪依油區(qū)正在進行大規(guī)模的油田基本建設。四千多名建筑安裝工人,正在夜以繼日地進行采油鉆井的設備安裝工作。在這里,大量的輸油鋼管正鋪設起來,嶄新的機器房、泵站和銀光閃閃的儲油罐一個接著一個地樹立起來。整個油區(qū),到處是一片繁忙的建設景象。
克拉瑪依油區(qū)今年計劃生產(chǎn)的原油,將比去年增長近兩倍;油田上采油、儲油、輸油等基本建設規(guī)模空前巨大。正在施工的重點工程有幾十項,包括各種口徑的輸油管線一百八十多公里、總能力達七萬立方米的大小數(shù)十個儲油罐、大型工業(yè)用引水渠、煉油廠中型火力發(fā)電站以及大量的選油站、集油站、泵站等工程。單是修蓋的住宅等民用建筑,就有七萬平方米。
到目前為止,克拉瑪依今年建設的重點工程,已有十幾項建成或基本建成,其中包括高產(chǎn)區(qū)白堿灘到克拉瑪依二十四公里長的輸油管,克拉瑪依——獨山子六十公里長的輸油管副管,總容積達三萬多立方米的十幾座儲油罐,克拉瑪依煉油廠以及部分泵站、集油站等工程正在建設的項目也正以更快的速度加緊施工。
——本文摘自1959年8月26日《人民日報》2版
時代回聲
@鄭向陽
工傷失去右臂,
信念點燃斗志。
堅守平凡崗位,
苦練本領技藝。
勇于超越自己,
優(yōu)化改進提質。
指揮鋼鐵大軍,
石油精神聚力。
@519
“雨水能使大地回春,汗水能使人們年輕”正是這樣樸實無華的思想讓艾買提·依明成為榜樣,有這樣的榜樣力量在身邊,讓我們更加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生活及工作。
@張小鬧騰騰騰
鷹戀高山,馬戀草原。艾買提·依明戀著他的氧氣發(fā)放崗位,雖因工傷失去右手臂,他卻兢兢業(yè)業(yè)工作35年,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身殘志堅,沒有享受“特殊待遇”,讓自己和大家做一樣的工作,拿同樣的工資。艾買提·依明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激勵我們努力成為新時代的中流砥柱。
“時代回聲”據(jù)新疆油田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