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推荐国产一区,亚洲午夜福利片,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呦,亚洲成在线a

    <s id="7y44v"></s>
    <legend id="7y44v"><abbr id="7y44v"><thead id="7y44v"></thead></abbr></legend>

      1. <legend id="7y44v"><u id="7y44v"><blockquote id="7y44v"></blockquote></u></legend>
        <sup id="7y44v"></sup>

        克拉瑪依日報--精品新聞賞析

        通訊

        于光的“全家?!?/font>

        (首席記者 田華英?記者 王雯婧)

        于光(后排左一 )的“全家?!?。(照片由努爾加孜·白熱克拜提供)

          3月31日,星期日。上午,于光家的院子熱鬧起來。

          于光是克拉瑪依市小拐鄉(xiāng)團(tuán)結(jié)村村民,他的家在小拐鄉(xiāng)團(tuán)結(jié)新村37號院。作為這個大家庭的長子,他和妻子正在張羅一大家子的聚會。

          于光和弟弟阿斯卡爾·白熱克拜邊宰羊邊商量今年春天耕種的大事,妻子徐艷華和妹妹努爾加孜·白熱克拜、弟媳娜孜拉·夏庫正忙著洗菜、切胡蘿卜。小院角落的土灶上,大鍋已經(jīng)架好,正等著新鮮的羊肉入鍋……

          “大家動作快一點(diǎn),大姐二姐馬上也回來了?!蹦赣H沙依木汗·達(dá)吾提從屋子里走出來,大聲問,“胡蘿卜切好了嗎?我來做抓飯?!?/p>

          中午,長條桌上擺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于光做的紅燒全魚,徐艷華做的涼拌三絲和蘑菇炒肉,大姐古麗加孜·白熱克拜做的大盤雞,二姐古麗娜孜·白熱克拜做的手抓羊肉,沙依木汗·達(dá)吾提做的“媽媽牌”抓飯擺在正中間……

          長條桌對面的墻上,是一張二十多口人拍成的“全家?!薄!叭腋!崩铮赣H白熱克拜·海沙端坐在正中央。在他慈祥目光的注視下,這個大家庭最日常的一次聚會開始了。

          以后這就是你的家

          這張“全家?!笔?011年拍的,那時,于光走進(jìn)這個家已經(jīng)27年了。

          于光的老家在甘肅。母親遠(yuǎn)嫁、父親去世之后,他流浪到小拐鄉(xiāng)團(tuán)結(jié)新村,一個人住在村里一間廢棄的破房里,靠打零工為生。那年,他15歲。

          后來,他跟村里的哈薩克族電工師傅學(xué)會了電工技術(shù)。

          1984年冬天,家里開著飯館的白熱克拜·海沙來到于光的住處,想讓他幫忙把飯館里的電線接一接。

          推開門,屋里像冰窖一樣冷,于光蜷縮在一床破被子里……

          看著這個和自己女兒一般大的男孩,白熱克拜·海沙心疼地說:“你住我家去吧,家里不富裕,可保證餓不著你、凍不著你……”

          那天晚上,于光跟著白熱克拜·海沙回了家。白熱克拜·海沙鄭重地向全家人宣布:“他叫于光,以后他就是咱們家的老三,也是家里的大兒子?!?/p>

          “洗手,吃飯?!卑谉峥税荨ずI痴泻粲诠馍献?,“以后這就是你的家?!?/p>

          吃完飯,坐在紅彤彤的爐火邊,看著進(jìn)進(jìn)出出忙著給他找被褥鋪床的沙依木汗·達(dá)吾提,還有一屋子有說有笑的姐妹弟兄,于光有點(diǎn)恍惚。

          “于光,起床了?!钡诙煸绯浚牭接腥私凶约旱拿?,于光一個激靈從床上坐起來,揉揉眼睛,環(huán)顧四周,暖暖的屋子,嶄新的被窩……

          于光鼻子發(fā)酸,長這么大,從來沒有人叫過他起床……

          熱熱的奶茶和馕,這天早上,于光吃得飽飽的。

          很快,“老三”于光就知道了,他還有兩個姐姐、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加上親戚寄養(yǎng)在家的孩子,最多的時候,這個家有12個孩子。家里的生活都靠父親當(dāng)醫(yī)生和母親種地、養(yǎng)羊以及家里開飯館的收入維持。

          吃過早飯,于光一頭扎進(jìn)飯館的廚房,劈柴、燒火,空閑時就跟著母親去放羊,種地……他想用自己的勞動,報答這個家庭給他的愛。

          孩子多,日子窮,為了讓孩子們吃飽飯,母親想盡一切辦法:秋天用包谷粒和麥粒給他們做抓飯,春天漫山遍野挖野菜給他們包包子,冬天爐火里埋幾個土豆……

          走進(jìn)這個家,于光真的再也沒有挨過餓、受過凍。

          今天是你的生日

          1985年2月19日晚上,于光將羊群關(guān)進(jìn)羊圈。走進(jìn)家門時,他愣住了:炕桌上擺著手抓肉、那仁和馓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等他。

          “今天是除夕,咱們一起過?!备赣H起身,把于光拉到身邊坐下,又掏出一瓶白酒,“咱爺倆今天喝點(diǎn)……”

          半醉半醒之時,母親捧著半個西瓜放到于光跟前,西瓜瓤上還插著一根火柴。

          “哥哥,媽媽說今天是你的生日,買不到蛋糕就用窖里藏的西瓜代替了……”努爾加孜·白熱克拜喜滋滋地邊說邊點(diǎn)燃火柴,“呶,這根火柴就是生日蠟燭?!?/p>

          刺啦,火柴頭上燃起的小小火苗,映亮了全家人望向于光的眼睛和笑臉。于光胸口一熱,眼圈紅了。

          于光根本不記得自己確切的生日,母親沙依木汗·達(dá)吾提偶爾問起來,他憑著記憶隨口說了個2月19日,說完也就忘了。

          沒想到母親卻記在心里,也沒想到自己的生日居然跟這年的除夕是同一天。

          淚眼模糊中,父親和母親一人遞給于光一個紅包,“我們跟電視里學(xué)的,過春節(jié),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接過紅包,于光就醉了,醉得不省人事。

          從那年開始,全家人年年都給于光過生日;從那年開始,全家人年年都過春節(jié)。

          大伙是怕你孤單呢

          1990年,于光22歲了,父親請來朋友和鄉(xiāng)親,和泥打土塊,在老房子前面,給于光建起了三間房。

          有人建議把房子建在老房子旁邊,父親不樂意:“于光是我家長子,房子蓋在前面,他往前沖,我們在后面給他撐著?!?/p>

          房子修好了,母親帶著姐姐妹妹把房子布置一新。

          后來,這個房子成了于光和妻子徐艷華的家。

          結(jié)婚那天,父母親給他們操辦了熱鬧的婚禮。母親帶著姐姐妹妹給他們準(zhǔn)備了過日子所需的全部家當(dāng):被褥、鍋碗瓢盆、米面油……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徐艷華都有點(diǎn)不適應(yīng),因?yàn)槊刻於加腥苏埶麄兎蚱迋z到家里吃飯,而且不是吃簡單的飯,而是吃有手抓肉那種很豐盛的飯。

          “這是我們哈薩克族的習(xí)俗,大家請新媳婦吃飯,就是讓新媳婦認(rèn)門?!被炭植话矔r,婆婆沙依木汗·達(dá)吾提的一席話讓徐艷華安了心,“認(rèn)了門,你以后就能串門了,大伙是怕你孤單呢?!?/p>

          徐艷華是河南人,早餐習(xí)慣喝稀飯吃饅頭,于光則習(xí)慣喝奶茶就馕。

          很快,他家的早餐就變成了炒菜饅頭和奶茶……

          一天早晨,父親端著奶茶來串門,看到熱騰騰的饅頭,也學(xué)著于光的樣子,掰了半塊夾點(diǎn)咸菜腐乳,一口咬下去:“呀,好吃,軟乎,比吃馕舒服?!?/p>

          從那以后,老兩口的早餐就常常到于光家吃。

          爹娘在哪我就在哪

          弟弟妹妹成家后,相繼離開了團(tuán)結(jié)新村。于光一直留在村里,他說:“老爹老娘在哪,我就在哪?!?/p>

          說不清從啥時候開始,于光成了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

          也許是從1993年春耕開始的吧。

          那年春節(jié)后沒多久,父親叫上于光去買棉種。

          “老爹,咱今年不種棉花吧?!?/p>

          “不種棉花種啥?”

          “種打瓜。”

          “打瓜?打瓜是個啥?”

          “就是西瓜的一種。”

          “不行不行,西瓜不能種?!?/p>

          于光用了很長時間,給父親解釋西瓜和打瓜的區(qū)別。

          將信將疑的,父親還是聽了于光的建議。

          沒想到,那年他們家種打瓜的收入,比種棉花翻了一番還多。

          從那以后,每年春耕,于光說種啥,父親就同意種啥。

          于光不僅是父母身邊最貼心最倚重的兒子,還是姐妹兄弟心里的支柱。

          2007年,努爾加孜·白熱克拜因沒有工作,情緒低落。于光看到社區(qū)招聘協(xié)警的公告后,便給她報了名。

          努爾加孜·白熱克拜順利通過考試,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如今,她已當(dāng)上了克拉瑪依區(qū)南苑社區(qū)黨支部副書記。

          2008年,小弟弟阿依波力·白熱克拜因車禍去世,父親傷心過度住院,于光把辛苦積攢的給女兒的一萬多元學(xué)費(fèi)交給母親,給父親治病。

          父親去世后,大家遇到大事小情,母親總是說:“去找你們大哥商量商量。”

          星期日的聚會進(jìn)入尾聲,男人們坐到院子里喝茶、聊天,女人們打掃、收拾。沙依木汗·達(dá)吾提從墻上取下“全家福”認(rèn)認(rèn)真真擦拭著,笑瞇瞇地端詳著照片里的每一個人……

          這張“全家福”是按照病重的父親的要求,于光召集全家人拍下的。拍后不久,父親就“走了”。

          在于光心里,這張二十多口人合照的“全家?!保歉赣H送給他的最珍貴的禮物。他把它掛到了客廳里最顯眼的地方。

          小時候孤苦無依,現(xiàn)在卻有了這么多家人,每每望著“全家?!敝械淖约海还尚腋5呐骶蜁椴蛔越匾缟嫌诠獾男念^。

          (全文刊載于《克拉瑪依日報》2019年4月1日A06版。)

          1.主題突出,針對性強(qiáng)。文章以小見大,弘揚(yáng)了人性的真善美,樹立了新疆各民族大團(tuán)結(jié)的良好形象。
          2.行文巧妙,可讀性強(qiáng)。文章構(gòu)思精巧,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進(jìn)行了生動、細(xì)致地展現(xiàn),讀來曲折而又充滿溫情。作者采寫時注重使用短句短段,行文流暢,節(jié)奏明快,一氣呵成。本文刊發(fā)后,本報多次接到讀者來電,大家普遍認(rèn)為,《于光的“全家?!薄芬晃氖切陆雮€多世紀(jì)以來各民族和諧共處、共同幫助、共同發(fā)展的縮影,也昭示著新疆各族人民的未來將更加燦爛美好。?
        ?
        ?
        ?

        來自新疆油田公司南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的報道⑤

        美麗的新家讓人看不夠

        (記者 胡林 通訊員 李小強(qiáng) 藺媛)

          雖然他的新家已入住一年了,但阿不力米提·加馬力每次回家或離家前,還是要在門口轉(zhuǎn)轉(zhuǎn)、看看,既是在欣賞,也是在確認(rèn)——這真的是我的家嗎?

          6月9日上午,喀什地區(qū)澤普縣依克蘇鄉(xiāng)托萬恰卡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隊(duì)員烏馬爾江路過他家時,看到他又在門口摸著、看著。就和一個月前烏馬爾江和記者造訪他家時的情形一模一樣。

          阿不力米提·加馬力的妻子吾爾尼沙·阿西木說:“他每天摸多少遍呢,回到家里也是摸來摸去,邊摸邊笑,新房子讓他高興得腦子都快壞掉了?!?/p>

          動心之后帶了頭

          阿不力米提·加馬力的家是去年5月底翻建好的。5月8日,記者來到他家。他的家中有一間客廳、三間臥室、一間廚房。地磚锃亮,墻壁雪白,從沙發(fā)到茶幾、電視柜,再到木床、被褥、窗簾,都簇新潔凈。

          2018年,喀什地區(qū)提出在農(nóng)村開展“倡導(dǎo)新風(fēng)尚,樹立新氣象,建立新秩序”活動。阿不力米提·加馬力家是村里最早響應(yīng)這一號召,進(jìn)行家里房屋改造的。

          開始,阿不力米提·加馬力也想不通,他尋思著,祖祖輩輩都是睡土炕,為啥要換成木床呢?家里的地上是臟一些,也不用鋪地磚吧?家里只有小木凳,但也沒必要買沙發(fā)呀,咱一個農(nóng)民搞這些干啥呢?

          村干部來說,他搖頭;兒子回來說,他瞪眼;“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隊(duì)員來說,他動心了。

          他想,這個從克拉瑪依石油單位來的“訪惠聚”工作隊(duì)駐村后,經(jīng)常給村里人送米送面,村里的路和自家門前的葡萄長廊,都是人家駐村工作隊(duì)搞好的。他們還安排自己的兒子阿不都熱孜克·阿不力米提在村里當(dāng)了保安,每月1200元工資。沒有共產(chǎn)黨派來的駐村工作隊(duì),哪有家中的好日子。他們說要改,肯定沒錯。

          阿不力米提·加馬力找到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提出要和其他幾家?guī)ь^干。

          家里美了人也美

          “自己的家,由別人花錢搞,這樣的好事一輩子都沒聽說過?!甭犝f蓋安居房每戶補(bǔ)貼2.85萬元,蓋牲口棚圈、做葡萄架等給2500元,改造土炕、廚房、鋪地磚又給補(bǔ)貼3000元,村里的貧困戶另外還有補(bǔ)貼,總數(shù)要超過5萬元了。知道這些后,阿不力米提·加馬力高興得睡不著了。

          為了給搞房屋改造的家庭節(jié)省資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組織他們共同商議。選好瓷磚的花色式樣后,他們爭取到了商家的批發(fā)價。

          “你們看,這么好的地磚才9塊錢一塊,比小娃娃的臉都光滑呢?!闭f著,阿不力米提·加馬力俯身摸著地磚,一臉喜色。

          “這個人太好了,好的和雷鋒一樣?!彼麑τ浾呱磉叺摹霸L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隊(duì)員烏馬爾江豎起了大拇指,說,“他找廣州的廠子,說我們是貧困村,讓他們幫幫我們,結(jié)果電視機(jī)直接從廣州發(fā)來了,他還不讓我們幾家掏錢,因?yàn)樗炎约喊职纸o的一萬多塊錢貼進(jìn)去了。”

          說到這里,阿不力米提·加馬力抹起了眼淚:“共產(chǎn)黨里有天底下最好的人呢!”

          “‘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和村里這樣幫我們,我們自己再不把家搞漂亮,就沒辦法做人了?!闭f著,阿不力米提·加馬力指給我們看他自己花錢買的電視柜、廚房推拉門和漂亮的窗簾以及床上用品,“這些都是我和老婆買的,共產(chǎn)黨給了我們好日子,我們咋能抱著家里原來的爛東西不放呢。”

          “家里美了,我們的人也美了,你們看,我的老婆嘛也愛漂亮了?!卑⒉涣γ滋帷ぜ玉R力的這番話,讓妻子吾爾尼沙·阿西木害羞起來,她連忙起身走出門去。

          終于盼來好日子

          房子改造好后的第一天晚上,阿不力米提·加馬力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他不是不舒服,而是覺得太興奮、太奇怪。從小到老都是和全家人一起睡在一個大土炕上,現(xiàn)在和孩子們分開睡了,還真是有些不習(xí)慣。

          待眼睛睜開時,早已日上三竿。他想想夜里,第一次沒有老鼠在自己身上爬來爬去;他看看身上,也第一次沒有跳蚤咬過的印記。他哭了,喃喃自語著,沒想到自己都67歲了,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從那以后,他幾乎每天都要把表定上鬧鈴后才能醒來。他對記者說:“過去我每天天剛亮就醒了,因?yàn)闇喩硖鄣盟恢,F(xiàn)在不一樣了,木床又軟又干凈,好日子讓我舒服得不想起來。”

          阿不力米提·加馬力說,他過去身體不好,幾年前因?yàn)榉尾『臀覆∽×藥状吾t(yī)院,還動了手術(shù)?!艾F(xiàn)在知道了,是那時候不講衛(wèi)生、家里太臟,天天坐在土炕上吃灰吃土,我們在這邊吃飯,老鼠就在那邊吃飯,能不生病嘛!”

          “現(xiàn)在,我的身體已經(jīng)和40歲時一樣了。”說著,阿不力米提·加馬力高高地舉起了手。

          “房屋改造后,生活質(zhì)量就提高了,人也健康了。為什么過去你們自己不去做呢?”

          面對記者的問題,阿不力米提·加馬力撓起了頭,說:“我們爸爸和爸爸的爸爸都是這么過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不來,不幫著我們改變,我們根本不知道啥是好日子?,F(xiàn)在嘛知道了,前面六十多年白活了?!?/p>

          窮病沒了啥都好

          “黨給了好日子,自己只管躺著舒服,這樣過下去心里頭難受。所以嘛,我要給自己找點(diǎn)事情做。我現(xiàn)在羨慕兒子,他能當(dāng)保安,能保護(hù)大家不受‘三股勢力’的傷害。我老了,不過我也能干活,不會白吃糧食呢。”阿不力米提·加馬力說。

          說著,他把我們領(lǐng)到院中的一間小屋里,指給我們看:“我有一個電動磨,能給村里頭的人磨包谷面呢。磨上一公斤面只要兩毛錢,是整個依克蘇鄉(xiāng)最便宜的?!?/p>

          “有時候人家沒帶錢,他就不要了。缺了幾毛錢,他也說,夠了夠了。大家都知道他是個好人,其他村子的人也專門跑來找他磨面粉呢?!逼拮游釥柲嵘场ぐ⑽髂救滩蛔】淦鹆苏煞颉?/p>

          阿不力米提·加馬力一聽不樂意了,他打斷了妻子的話?!拔易鲞@點(diǎn)事算什么,和人家工作隊(duì)比,我干的這點(diǎn)事情羞得很哩?!彼钢娔フf,“這個磨為啥能干活?還不是以前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隊(duì)長何勝彪幫我嘛。這個機(jī)器要用三相電呢,為了給我申請下來,何隊(duì)長往鄉(xiāng)里跑了好幾趟呢?!?/p>

          “這些包谷面,村里人自己吃嗎?”記者問。

          阿不力米提·加馬力聽了連忙搖手,說:“過去窮,我們常吃包谷面,吃夠了呢。包谷面現(xiàn)在都喂牲口了。大家有錢了,現(xiàn)在只吃白面、大米了。過去一個月才吃一次的拌面,現(xiàn)在天天吃,往撐了吃?!?/p>

          “為什么你們現(xiàn)在有錢了?”阿不力米提·加馬力一聽,立刻指著一旁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duì)隊(duì)員烏馬爾江說:“以前我們沒見識,腦子嘛像木頭一樣呢,他們教我們種地、養(yǎng)羊、掙錢,是他們讓我們的腦子會干活了?!?/p>

          離開阿不力米提·加馬力的家時,烏馬爾江要他多休息、保重身體,防止舊病復(fù)發(fā)。阿不力米提·加馬力聽了連連搖手,說:“有你們在,就能治我們的窮病。窮病好了,人一高興,就什么都好了?!?/p>

          (全文刊載于《克拉瑪依日報》2019年6月11日A06版。)

          記者赴南疆“訪惠聚”工作隊(duì)采訪時,通過詢問、觀察、思考來積累素材、發(fā)現(xiàn)線索、提煉主題。采訪來自于現(xiàn)場捕捉,而不是提前預(yù)設(shè),所以文章現(xiàn)場感強(qiáng),細(xì)節(jié)豐富,以小見大,信息牽出方式巧妙。全篇以對話為主線展開,原汁原味,信息量大,洋溢著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感染力強(qiáng)。本文是12篇系列報道中的一篇。該系列各篇主題、角度和表現(xiàn)手法都不雷同,對同類報道具有示范作用。該組系列報道有五篇在人民網(wǎng)全文刊登(該文是其中一篇)。
        查看更多精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