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胡 浩 徐海濤
從網購“足不出戶”,到高鐵讓“天涯若比鄰”;從網課跨越“教育鴻溝”,到涌現出越來越多“中國智造”……創(chuàng)新的故事,每天都在當下的中國上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
孕育自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正支撐起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源源不斷注入動能。
民之所想,為科技跨越標定方向
一個“云課堂”,同時容納了500萬名中小學生。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為開學按下暫停鍵。停學不停課——在數以萬計的服務器“保駕護航”下,公益直播課緊急上線。
借助“云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康震給更多人講授中華經典詩詞,猿輔導在學習強國等平臺上推出公益直播課70余門約5萬分鐘,惠及超過2000萬名學生,也將科技創(chuàng)新的溫度傳遞到千家萬戶。
從線上直播到網購、遠程辦公,從隨處可見的“掃一掃”到層出不窮的“無人”“共享”,從更安全的“北斗”到越來越快的高鐵速度、5G速度,科技創(chuàng)新正深度沉浸到億萬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一鍵按下,座椅自動升降,起身角度可調節(jié)。由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研發(fā)的這款起身助手,可用于幫助行動受阻的老年人,當好“貼身拐杖”。
癌癥,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如何讓老百姓不再“望藥興嘆”?不久前,多款國產抗腫瘤新藥獲得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在國家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專項的支持下,信達生物歷時8年自主開發(fā)了單克隆抗體藥物達攸同,適應癥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和轉移性結直腸癌。
作為國家新藥研究基地,恒瑞醫(yī)藥最新研發(fā)的卡瑞利珠單抗,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覆蓋肺癌等4種適應癥的國產PD—1抑制劑。
據科技部公布,2019年中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59.5%。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2019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提升至第14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面對高質量發(fā)展的要求,科技既要“頂天”也要“立地”,為國家全面發(fā)展、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更多貢獻。
更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更好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放心的食品藥品……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時代聲音。一個個利民惠民的生動案例,編織起全面小康的創(chuàng)新版圖。
民之期待,讓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
華中農業(yè)大學和湖北省建始縣的定點扶貧已持續(xù)多年,通過培植魔芋、玉米、獼猴桃等優(yōu)質特色資源,2019年,這里的精準扶貧產業(yè)總產值達到數億元。
2019年,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盡銳出戰(zhàn),全部投入扶貧工作,助力20個縣實現脫貧摘帽。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中國夢的實現,歸根結底靠人才、靠教育。
“畫圓有很多方法,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還有哪些辦法呢?”地處武陵山區(qū)的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āng)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迎來一堂特殊的數學課——200公里之外的重慶市特級教師郭莉“連線”同步講解。
近年來,各地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師資配備水平明顯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衡。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有95.32%的縣(市、區(qū))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督導評估認定。
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我國進一步確立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地位,各級各類教育投入大幅增長。自2012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維持在4%以上的水平。其中,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0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74%。
創(chuàng)新,為全面小康注入更強活力
安徽,合肥。京東方10.5代線工廠,一塊塊先進的液晶面板從這里發(fā)往全球;一期設計月產能12萬片晶圓,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制造項目投產,與國際主流產品同步……以“芯屏器合”為代表的產業(yè)集群正在這個中部城市形成,展現出蓬勃的競爭力。
安徽素來科教底蘊深厚。坐落在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辦學規(guī)模不大,但每1000名本科畢業(yè)生就產生1名院士、700多名碩士博士,比例居全國高校之首,量子通信、高溫超導、智能語音等一批尖端科技成果躋身世界一流方陣。
科教為基礎,創(chuàng)新添動能。得益于強勁引擎拉動,今年5月,合肥的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長9.9%。從1995年至今,合肥的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排名中躍升了76位,被譽為“發(fā)展最快城市”。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43項改革措施,為科技體制改革畫出“施工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向多年來束縛創(chuàng)新的藩籬動真格,新一輪發(fā)展的澎湃浪潮已經臨近。
天津,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盡顯“科技賦能”的魅力。一間零能耗小屋,門前的光伏地磚白天發(fā)電、晚上發(fā)光,內外溫濕度自動調節(jié),可以智能完成洗衣燒水等預定家務。
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透視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未來。巨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一串串數據,搭建出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wèi)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tǒng)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xié)同數據量達1.2億條。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驅動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萍己徒逃M步持續(xù)不斷地為中國發(fā)展注入巨大動能,并切實影響著14億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前景。
伴隨著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的聲聲鼓點,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正在昂首走向全面小康。
(參與記者:柯高陽、閆睿)(據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