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詩瀅 獨山子區(qū)第三中學初三(11)班
指導教師 徐東艷
一條河流在新疆的土地上奔騰著,它散發(fā)著冰冷的寒意,大笑著奔向遠方,這條河便是額爾齊斯河,它的終點便是北冰洋。
鮮為人知的是,它用自己的河水守望著喀納斯。
我有幸領略過它的風光。
從阿勒泰地區(qū)的“童話小鎮(zhèn)”布爾津縣出發(fā),歷經4個多小時車程,就可以抵達喀納斯景區(qū)。
路途并不沉悶,車窗外寒溫帶針葉林、悠閑散步的馬鹿、湍急的河水依次在我的眼前閃現(xià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在美景的伴襯下,我們進入了喀納斯景區(qū)。
下了車,一陣不同于城區(qū)的清風擦著臉頰拂過。云朵被風織在湛藍的天空,風織得并不精心,有些是淡淡的一抹,有些是整片的濃白,但都美得令人震撼,那是相機無論如何也拍不出的美景。
耳邊傳來“嘩嘩”的水聲,我向后望去,看見一條涓涓淌著的小溪。我興致盎然,蹲在小溪邊讓溪水流過指尖。驀地,我抽回手——這水冷得有些刺骨。我想,這大概是因為額爾齊斯河今日心情不佳吧。
我沿著河流向森林中走去,陽光從不吝嗇鋒芒,它穿透林間,撒在每棵植物上,一只蒼鷹威嚴地站立在最高的那棵松樹上,俯視著腳下這片森林。看到這樣的景色,我想起了我市畫家李娟繪制的那幅《我的阿勒泰》。
薄霧為靜謐的“神仙灣”披上了一層薄紗,陽光透過薄紗,散發(fā)出彩虹色的光斑,為騰著霧氣的水面添上了一絲柔和。
踏過長長的木階,一幅畫卷般的美景便映入眼底,“月亮灣”旁是蔥郁的樹木,樹影倒映在河水上,更顯活潑生動。
在森林中繼續(xù)徜徉,不多遠,便到了河道形如臥龍的“臥龍灣”了。河水仿如一條滿身是銀白鱗片的巨龍,它自天中來,陶醉于喀納斯的美景,便停留于此。
領略過令人贊嘆的美景后,我們便離開了喀納斯景區(qū)。
坐在車上,我仍在回味喀納斯的美景,直到車突然停下,我的思緒才被拉回。走下車,我發(fā)現(xiàn)車停在一條石子路上,小路旁是幾棟古樸的建筑,屋后是一條緩緩流淌的河,河邊幾匹馬靜靜地啃食著青草,幾個上了年紀的婦女正在河邊沖洗著衣物。
同行的導游介紹,這里是圖瓦人居住的村落,他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幾百年了。在與村民的交談中我得知,他們日常所用的水都是從額爾齊斯河中打來的。這條河守護著他們,也守護著他們生活的土地,久而久之,便成了圖瓦人的“母親河”。
圖瓦人愛河,也愛自然、愛動物。周圍的森林被他們呵護得很好,吸引了許多蒼鷹筑巢,一位老人說:“蒼鷹是山林的保護神?!闭f話間,一只蒼鷹從林間飛了出來,老人拿出備好的生肉,吹著口哨,將肉高高拋起,鷹一個猛沖,便叼住了肉。反復投喂幾次之后,鷹長鳴一聲,返回了山林。
熱情的村民同我們聊了很多,直到暮色漸濃,我們才踏上了歸途。
額爾齊斯河慷慨、包容,它守望著喀納斯,守望著森林,守望著圖瓦人。淳樸的圖瓦人同樣守望著這河,守望著他們的所愛。
主編點評
這是一篇主題明確、情感真摯、結構清晰、語言優(yōu)美的作文,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形象,讓人深刻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與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