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三小學學生參與職業(yè)體驗活動,感受不同勞動崗位的責任。圖片由市第三小學提供
指導學生在種植園勞作,讓學生知農事、體農情;鼓勵學生利用3D打印等科技手段設計和制造勞動工具,讓學生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智慧;開展彩陶制作、傳統(tǒng)首飾制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手工藝技能和審美能力;將每周五定為勞動衛(wèi)生日,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管理中……如今,這些創(chuàng)新性的勞動實踐場景在市第三小學已成常態(tài)。
“勞動教育是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關鍵途徑,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至關重要?!痹撔O嚓P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第三小學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方式,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該校依托課程部,抽調專業(yè)教師開展勞動教育研究,對各年級開展勞動教育的情況進行了評估,了解學生在勞動教育方面的需求及學校現(xiàn)有的和可建設的教育資源,最終形成了“快樂勞動”指導手冊、勞動作業(yè)本、“和·善”田園日記等勞動課程建設方案及相關資料,并在保障基礎勞動教育課程的基礎上,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將勞動教育內容分為3類,有側重地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勞動教育進行拓展加深。
該校在母親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寒暑假等不同節(jié)點設計了相關的勞動教育清單,讓學生們在不同節(jié)日和假期中體驗勞動的意義和樂趣,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同時,該校開展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程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與課堂教學、科技教育、課后服務課程及研學課程相結合,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多學科教學中,通過遞進式和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該校還在校內打造了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辟種植園,讓學生參與種植、養(yǎng)護等勞動過程;設置首飾制作手工坊、縫紉室、紫砂室、烹飪室等勞動場所,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各項勞動技能。
“參與種植勞動后,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該?!昂汀ど啤碧飯@種植社團成員劉恩熙說,“勞作的過程充滿艱辛,到了收獲的時刻,我的喜悅與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些經歷讓我體驗到勞動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讓我更加珍視他人的勞動成果。”
為使老師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勞動方面的表現(xiàn),同時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勞動方面的優(yōu)點和不足,該校編寫了《第三小學勞動評價手冊》,從觀念與品質、思維與能力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綜合評價。
“孩子在學校開設的勞動課程中學會了自己收拾書包、整理衣物等生活技能,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希望學校能繼續(xù)開展這類課程?!痹撔R荒昙墝W生王宇辰的家長說。
該校相關負責人說,今后,該校將繼續(xù)努力改進和完善勞動教育工作,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