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法
????觀點集萃
????■ 我們所謂的成長,是精神上的成長。要談教育,就要先理解成長
????■ 成長由其內在的力量推動,任何外在照料都要符合這種內在力量的發(fā)展
????■ 教育是在恰當的時機和地點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
????■ 教育不能只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任性而為
????■ 孩子成長不是被雕琢、塑造的過程,而是自我塑造和自我發(fā)現的過程
????■ 有效教育的前提是先理解成長的奧秘,然后把握好教育微妙的節(jié)奏
????生命體的“變化”
????石頭、樹、猴子、人,這四種事物究竟有什么區(qū)別?
????也許有人會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連小孩子都知道。
????但是且慢,常識后面也許正隱藏著真理。正如很多人都看見蘋果往地上掉,唯獨牛頓據此發(fā)現了萬有引力。
????我們知道,石頭是沒有生命的,所以在很長時間里它都不會有變化;但是有生命的樹、猴子、人似乎每天都在變化,這是生命體的一個重要標志。
????生命體的“變化”通常被稱為新陳代謝。這種新陳代謝是事物基于其內在力量推動下的變化。缺乏這種內在力量,任何外在因素都無法促使其產生相似變化,這是生命體的又一個重要標志。
????人受自身意志影響
????樹、猴子、人雖然都是生命體,但他們變化的能力卻有很大不同。
????樹可以變化,卻不能運動;猴子既可以變化,又可以運動,這是由于猴子具有更復雜的神經系統,使它可以適應更多樣化的生存環(huán)境。
????猴子與人都是動物,它們都能運動,但猴子的運動出于本能,人的運動則既有本能因素,更有意志的作用。這是因為人具有高度發(fā)達的大腦神經,這使人成為了萬物之靈。
????究竟什么才是教育
????究竟什么是教育?這是人類普遍關心的問題。
????我們從來沒有把培育一棵樹、養(yǎng)大一只猴子稱為教育,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我們精心照料。
????我們只把培養(yǎng)人稱為教育,因為人不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體,更是精神意義上的生命體。精神是一種更高級也更復雜的生命現象,我們所謂的成長正是精神上的成長,沒有精神上的成長,人和猴子就沒有太大取別了。
????所以要談教育,就要先理解成長,教育是相對于成長來講的。
????成長由內在力量推動
????成長由其內在的力量推動,任何外在照料都要符合這種內在力量的發(fā)展。孩子快要出生了,這是胎兒的內在力量在推動,等到母親開始陣痛,助產士才有幫忙的機會。
????教育就像助產士,孩子依靠自身的力量在成長,教育則是在恰當的時機和地點為他們提供幫助。這種幫助過早、過晚、過多、過少都不利于孩子成長,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阻礙或扭曲孩子成長。
????這正是教育的難點所在。我們對教育的困惑與無奈,都源于我們不能把握教育的節(jié)奏,也不知道如何當好助產士。
????理解成長把握教育節(jié)奏
????教育不能只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任性而為。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并不是可以任由其他人所決定的。
????假如教育者能夠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遵循其內在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他就能健康成長,成為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幸福的人。
????孩子健康的成長不是被雕琢、被塑造的過程,而是自我塑造和自我發(fā)現的過程。
????當我們談教育的時候,潛意識往往認為教育者是主動的,受教育者是被動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都是我們教育的結果。但當我們談成長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它意味著孩子是主動的,老師和家長是被動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在于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否被干擾和扭曲。
????所以,有效教育的前提是先理解成長的奧秘,然后把握好教育微妙的節(jié)奏。